高考志愿:成为成年人的起点,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高考志愿是成年人的起点,从现在开始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不要想着能有救世主。大学的选择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给你规划一辈子。自己做出的选择就要自己背负选择后的一切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后果,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承担责任。选择也是运气的一部份,不必太在意已经做出的选择,如何使用现有的牌打好下一场才是能力。

高考志愿:成为成年人的起点,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AdamCoder

读完需要

8分钟

速读仅需 3 分钟

/ 没有救世主的世界 /

最近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大型年度节目:“高考成绩查询 & 志愿填报” 的时间。高考成绩对于绝大多数参与高考的同学们而言,已成定局,那种可以通过查分还能多查几十分的也真算得了是凤毛麟角。没少一点都算是谢天谢地了,还敢多,写了多少真没点数么。

既然已经确认了自己的分数了,那么接下来就是 “志愿填报” 环节了,至少从新闻中报到的信息,这个环节已经充满了“牛鬼蛇神”,从几百上千到几万不等,从入学分析到就业前景,甚至喊出包录取的鬼迷日眼的口号。在我看,选择专科可能确实是包录取的。

都要读大学了,你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你自己的未来。

都已经是 2024 年了,数据查询这么方便的今天,想要能够捡漏的概率太小了。而且大概率是通过冷门专业进入学校来达到“名校情结:985、211、双一流”,如果这个学校里面没有入学后转专业的方式,那你怎么办?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多数学校的转专业方式都是苛刻和严格的,当然普遍的二本中基本就没啥难度)

而真真管用的总结还是那九个字:冲一冲稳一稳包一包,各三个志愿撒过,哪有那么复杂呢。你问我某学校的分数线会不会涨,那就参考 2 个数字就好了:今年的均分是低了还是高了,今年的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都八九不离十的,没必要纠结。

如果抛去常规的分数评判,对于普通人可能更难去评估和把控的就是一些侧面附加值,比如说高校的财政预算,你说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数字,又了解这个数字的价值,相比于纸面上的“985,211,双一流”,又有多少人会舍弃选择一个“省会直属或特区直属”的本地大学呢?比如深圳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成都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这些大学在你的选择清单上么?

Replaced by Image Uploader

/ 成年人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

再说了,选个“好大学好专业”并不等于获得了一个完美人生就直接全剧终“happy end”了,这仅仅是你的 1/5 的人生刚刚过去而已,西天取经都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呢,你这才哪里到哪里。

一方面我非常理解大家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面临的心里纠结,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对于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在大学生涯或者毕业后的工作中开始抱怨自己在高考后的择校择专业选择的不好。为什么? 因为人们总是善于美化自己未曾走过的道路,总是觉得别人过的比自己更好,而自己是因为没选好才没走上更好的路。

当然,这样的比较,大多数人也会选择性的忽略掉均值的存在,都望向的更好的“别人”,这种视角可能会让自己的行动变形,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不好的。在人生这条路的结果出来之前很少有人能够明确的预估自己的人生。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只是在跑道起点或者中间段的选手,少之又少的是终点上的王者,更少之又少的是主席台上的看客。

因此,这就是你即将面对的真实世界,我个人总结的 5 点内容,只能非常粗略的描述这样的世界:

1、钱难挣和屎难吃,是几乎等价的东西,只不过一种是心理上或者身体上的不适,一种是生理上的不适。
2、做好事情(好好做事)和能挣钱没有线性关联,但是有纠缠性关联,是你挣钱是否会被迫回归均值的重要指标
3、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企图用几年时间的知识磨平未来的持续付出的人,也会被社会“公平”回报磨平未来的收入。
4、“大势所趋” 这个理解估计只有在商业世界中浮沉数十年才能明白真实的势是什么,“时也命也”也是一样,“尽人事听天命”才是绝大多数人能够控制的变量,但是也少有人能在看不见尽头的正确道路上持之以恒的走下去,毕竟确实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确定路是否之正确的。
5、大概率是三十而立以后,可能才知道或者接受“普通”的活法,其实也是很大的付出和代价的。然后才是接受“普通”和维持“普通”,最后是努力不掉出“普通”的社会内卷。

Replaced by Image Uploader

/ 运气与选择:接受现实,拥抱变化 /

有的时候,就如同这张图一样,很多时候你只能就你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而显而易见的,几乎也是对于所有人公平的,几乎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当我们看到下面这张图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了,如果 2020 年出生的孩子相比于 2016 年的孩子,同期少了 400 万的竞争人数,而仅仅四年时间,高校录取人数大概率不会如同人口一样同期减少,所以粗略估计 2020 年出生的孩子也就是在 2038 的高考录取率会创造当期的历史新高。对于想要读大学的高中生,是不是也是一种运气?

Replaced by Image Uploader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10 年前的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和现在同专业的毕业生,比如 20 年前的土木专业毕业生和 10 年前的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宏观的角度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周期变动。另一方面,就专业能力要求,40 年前的大学生,30 年前的 985,20 年前的 985/211,10 年前的研究生,当下的博士起步,也是见证了专业技术能力参与市场分配的要求的快速提升。

“白面书生”参加市场红利的分配起点越来越高了,是件好事也是件苦恼的事情,但决算不上坏事,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趋同逐利的金字塔,当然对于参与资源分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再者,本身经济环境确实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滞涨期,也迫切的需要“新质”生产力来冲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带来新的增长点,如果让我说,我期望是能想欧美一样,让我国的的中位数的年收入水平达到 1 万甚至更好就更好了。

回过头来,这样的“新质”生产力一定不可能是半吊子“民科”或者“手工”艺人所可以搞定的,生产力本身就代表着大量的规模效应所带来了整体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那这哪里是能够 1 个月或者 2 个月的“精心准备”的大学、专业选择能摸得透的呢。

最后一句话,对于家庭里没有成为中小型(大约是百人以上,都不说大型企业)的重要中层干部或者老板,亦或是处级以上的行政官员,其实因为你的社会经历做出的“选择”没那么重要,如果孩子还又有能力考个高分,那就随孩子去吧,TA 能比你踩中时代的韵脚的概率更高。

/ 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

Replaced by Image Uploader

先放一张网图,这张图有个别称,叫人生四阶段或就业四步曲,其实确实体现了在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下的面临就业“危机”的兜底“方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就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或者生产资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专业就业难度等等)迟早会面临无业可“就”而选择“铁饭碗”、“自主就业”、“就业小时工”、“保保服务业”。

你别说,真别说,“保保服务业”干到一定程度也是会面临就业压力的。 😂

那我们回到大学生涯,首先要恭喜你到了大学生涯,第二句话就是希望你能跳出现有的大学教学中,尽可能的更早的接触了解市场经济中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要求,当然如果你确定要选择了读研甚至读博以及考公,那就更需要更早的做出选择和计划,我的意见是绝不打无准备的战,尽可能的对于可能风险和基本要求要有充分的计划和了解,必须要准备能够保护自己的风险兜底方案,充分的考虑风险和备用方案。这句话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经历后才能明白,但是对于我而言,我很庆幸因为这样的准备,没有超出我计划外的无法承担的风险事项的发生。

因此,小结一下,大学只是进入社会的起点,相比于慢慢的人生路也只是刚刚离开了第三个十字路口(第一个是小升初,第二个是初升高),不应以没有读上大学而暗自伤神一蹶不振,更要抓紧时间把握自己的命运;也不应该以读上了大学而暗暗自喜便准备浑浑噩噩。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首先你需要明白的是:“没有谁能够走一模一样的人生道路,即使是一样的路完全一样的走因为途中路边的景色在变,人也在变,时间空间不是恒定的”,怎么可能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的寻求固定的“最优解”,事实上也不可能有最优解,你就是你,你的人生不论最终是所谓的重于泰山还是默默无闻的轻于鸿毛,你的人生都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复制的旅程。

与你碰撞、交互的人和事情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来过的痕迹,“尽人事,听天命”可能是我更喜欢的方式,这其实更是唯物主义对于现实的选择,我能做的都做了,如果成了是奖励我,如果没成过程的点点滴滴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Replaced by Image Uploader

长路漫漫,与君共勉

本站总访问量 本站访客数人次